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王世珂 通讯员 王晓凡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普及防癌抗癌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4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组织40余位医疗专家,在医院门诊楼前广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活动还未正式开始,40名专家的义诊台前
2025-04-21 12:03:00 0
春天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很多家长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孩子长高点,再高点,医生则提醒,青少年异常蹿个而颜值下降需高度警惕。因“长高”经历过大喜大悲的小陈(化名)对此深有感触。
身高突然狂飙
都是脑瘤作祟
今年20岁的小陈中学时就喜欢打篮球,无奈球技并不突出,身高也只有1.71米,在大都1.8米上下的球伴面前,自惭形秽,学校班级间比赛大多时间是坐冷板凳。没想到,对身高已无奢望的小陈,在快19岁时迎来了“高光时刻”——在没采取任何助长措施情况下,身高突然狂飙,一年多已长到1.88米,让他扬眉吐气。
“可能患有脑瘤。”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朱飚说。
医生是怎么一眼看出问题?朱飚主任说,除了蹿个异常,还观察到小陈唇鼻肥厚、皮肤粗糙、手足粗大等情况,初步怀疑有可能是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是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最主要病因是垂体生长激素瘤。当然,最终还得等一些检查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
其实,在小陈个子不断增高时,亲朋好友也发现他身体外貌逐渐发生变化;另据小陈自述,还出现视物模糊、周边视野缺损等症状。来杭州前两天,小陈是因眼睛问题去当地医院检查,眼科医生排除眼科疾病后,建议他尽快去神经外科排查。经人引荐,他在家人陪同下赶紧来到朱飚主任专家门诊。
果不其然,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小陈脑垂体右部有一个2.5厘米大小的占位病变,血清生长激素检测结果是正常值10倍之多,结合相关症状,明确小陈所患为生长激素垂体腺瘤。
事不宜迟,朱飚主任医师带领颅底神经内镜团队,为患者施行了经鼻内镜下垂脑体瘤切除术。术后次日,小陈视力视野明显改善,血清生长激素恢复到正常水平,出院前垂体增强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全切,术后第 7 天小陈就出院了。
近日,小陈回院复查,视力视野及生长激素均恢复正常,其他垂体激素水平都保持正常水平;垂体 MR 检查未见肿瘤复发表现,内分泌水平得到治愈,其外貌特征也逐渐变得柔和。
医院供图
短期内猛长个
不一定是好事
朱飚介绍,垂体位于大脑底部的中央位置,约重 0.6 克,豌豆一般大小,可分泌生长激素等在内的多种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中枢。正常垂体腺细胞发生突变就可发生肿瘤生长,称之为垂体瘤。
“激素分泌种类的不同,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又可以分为泌乳素型、促肾上腺激素型、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等。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因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可导致四肢、肌肉和内脏过度生长,引起四肢及外貌的改变,如手足增大、鼻唇增厚、下颌突出、颧骨高耸等,儿童表现为巨人症,成人表现为肢端肥大症。颅内肿瘤生长可导致视神经受损,不但影响患者颜值并危害健康,任其发展还将威胁生命。”
朱飚提醒,猛长个不一定是好事。如果父母身高一般,而孩子身高短期内迅速蹿高,同时出现颜值下降等异常情况,需引起充分重视,建议赶紧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顺便提一句,孩子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有疑问可咨询医生,胡乱进补,拔苗助长式催高可能适得其反。
温州交通广播选自浙里温州、潮新闻
来源: FM1039温州交通广播
相关推荐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王世珂 通讯员 王晓凡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普及防癌抗癌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4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组织40余位医疗专家,在医院门诊楼前广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活动还未正式开始,40名专家的义诊台前
2025-04-21 12:03:00 0
新华社上海4月19日电(记者袁全、狄春)周五下午一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身高管理及生长发育门诊外早已坐满了等候的家长,嘈杂而略显闷热的场景,不由得令人有些焦虑。“孩子已经6岁多了,身高才114厘米,这可怎么办?”一位带着孙子来就诊的爷爷,一手攥着病历本,一手拉着孙子匆匆走进诊室,声音里带着
2025-04-20 02:23:00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刘千 通讯员 李文芳为普及肿瘤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癌症早筛早诊早治,2025年4月16日上午,以“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大型健康惠民义诊活动,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举办,为近700人次民众提供了肿瘤疾病诊治和健康咨询服务。医院供图此次义诊
2025-04-18 11:22:00 0
“现在有位旅客突发疾病,哪位旅客是医务工作者,听到广播后请到6车厢帮忙救治……”4月16日9时20分左右,从西安开往甘肃的D2719次列车上,一名女性乘客因急性胃肠炎病发痛苦不堪,列车员通过播报急寻医生。危急时刻,刚好乘坐此次列车的西安女医生孙妙慧,听到广播后立即赶来进行救治,患者最终转危为安。4月
2025-04-17 11:02:00 0
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数据显示肺癌目前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肺癌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首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主任 陈克能: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的病例超过106万,
2025-04-16 14:2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