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天然铀,是从铀矿石中直接提取的混合物,包括多种铀的同位素,其中铀-235,是一种可发生核裂变链式反应的铀的同位素,是核电站的重要燃料,也因此,铀资源被誉为“核电粮仓”。去年7月,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7月
2025-07-12 17:35:00 0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5月23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暨第十四届“高教杯”重庆市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大赛在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正式开幕。
开幕式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市29所高校的64支队伍、930名学子同台竞技。
据了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先进成图技术正逐步成为工程领域的核心驱动力。这一技术依托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三维建模、虚拟现实(VR)及增强现实(AR)等前沿科技,实现了工程制图与产品信息表达的高效化、精准化。其核心价值在于数字化、智能化与可视化的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等多个行业,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面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先进成图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三维建模与仿真技术已成为产品设计与研发的关键工具。同时,该技术正不断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合,推动自动化绘图与智能优化的新变革。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相关领域将面临约300万的人才缺口,三维建模工程师、CAD技术员等岗位需求激增,薪资待遇也显著提升。
比赛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该比赛旨在推动技术普及,提升高校学生数字化设计能力,同时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的赛事内容,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促进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产学研合作。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理事长刘学民教授鼓励参赛的同学们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创新,在未来学习中不断追求卓越。
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何培斌教授致辞,希望参赛同学们能以本次大赛为契机,锤炼扎实的工程图学功底,提升数字化设计能力,同时注重团队协作与跨学科融合,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了解,比赛历经十八届的发展,今年的比赛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技术融合特征,普遍采用三维建模、仿真分析等技术,体现了跨学科的深度融合。部分作品更是聚焦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创新性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同时,作品的实用性也显著提升,不少设计已成功申请专利或实现成果转化。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赛制更加注重实战性与创新性。部分赛题直接来源于企业实际项目,要求参赛者解决真实问题,创新权重在评分中占比进一步提升,鼓励原创性设计。此外,团队协作能力也被纳入考核范围,增设了团队答辩环节,全面考察参赛者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比赛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5月24日,涵盖机械、建筑、水利、道桥和电子五个赛道的比赛在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有序开展,参赛选手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卓越的绘图能力,在赛场上一展英姿。
“通过比赛,我掌握了三维建模的高级技巧,也意识到自己在工程思维上的不足。团队协作让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分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郑海淘期望,未来能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为智能制造贡献力量。
本次大赛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工程图学学会主办,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承办。
相关推荐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天然铀,是从铀矿石中直接提取的混合物,包括多种铀的同位素,其中铀-235,是一种可发生核裂变链式反应的铀的同位素,是核电站的重要燃料,也因此,铀资源被誉为“核电粮仓”。去年7月,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7月
2025-07-12 17:35:00 0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报道: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第二批35个国家标准验证点名单,其中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与江西省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国家标准验证点(新型显示技术)获批设立,这是我省首个国家标准验证平台。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
2025-07-10 16:19:00 0
近日,以“赓续贵州文脉,建设旅游强省”为主题的“贵州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2025年全省导游大赛”在贵阳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和公正评判,最终评选出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胜奖10名。经过严格选拔,本次大赛共有来自9个市(州)近100名优秀导游参赛。在为期5天的比赛中,参赛选手
2025-07-10 12:06:00 0
7月8日以来,重庆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暴雨来临,我们出行应该如何避险?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自救?请收下这份暴雨防汛避险指南!
2025-07-09 17:08:00 0
【来源:红网】红网时刻新闻7月4日讯(通讯员 阳颖)近日,74岁的许奶奶因频繁头晕就医,检查发现颈内动脉存在一枚5mm×6mm的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危及生命。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采用先进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成功“拆除”这枚颅内“不定时炸弹”。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目前
2025-07-07 14:38: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