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上,93岁的长春新民大街以“可读”模式焕新开街,邀约大江南北的名街古巷隔空对话。珠玉在前,新民大街首个交流对象选中了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串起了一个个历史“遗珠”,记录着千年运河的流通与辉煌;长春新民
2025-09-11 10:27:00 0
作者:普毅
不久前,“古彝文识别及《西南彝志》全文数据库研究进展交流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会上演示了古彝文字符识别模型以及《西南彝志》全文检索单机版和网络版数据库,这标志着古老的彝族文字再次搭上科技快车,穿越时空隧道,和各民族文字共同参与了祖国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各民族文字信息化、数字化的关心和支持。
彝文历史悠久,彝文典籍卷帙浩繁。在滇、川、黔、桂等省区,彝文典籍不仅记录了彝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社会等,也广泛记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足音,成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枝繁干壮的有力见证。
彝文,古称“爨文”“爨字”“韪书”“夷字”“倮文”“罗文”等。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夷人……论议好譬谕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据学者考证,其中的“夷人”指的就是彝族的先民。著名语言学家马学良先生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究古彝文,他认为:“倮文之历史似不致再晚于后汉。很有可能,至迟在东汉时,彝族就已经有文字的发明并应用于文献记录,从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被学术界公认成书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的《彝族诗文论》《彝语诗律论》等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书籍的发掘也进一步佐证了马学良先生的观点。明清时期,汉文典籍中对彝族文字的记载进一步增多,贵州《大定县志》卷十三就记载:“阿畸,唐时纳垢酋,居岩谷,撰爨字,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日韪书,即今夷字,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会意诸义。”《云南通志》对此亦有记载:“初,有阿町者,马龙人,撰爨字如蝌蚪,号曰韪书,夷人奉为书祖”。《滇系》《后汉书》《天启滇志》《一统志》《云南通志》(旧)《景春云南志》《开化府志》等对彝族文字都有类似记载。据此说明,明清时期,彝文已经形成完善的文字体系和阅读习惯。
古彝文源于绘画,从形造字,象形字、会意字在其体系中占大多数。2004年,由滇川黔桂彝文协作组编纂的《滇川黔桂彝文字集》出版。该字集收入古彝文87000余字,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异体字较多,有的彝文单字甚至有一百多个异体字。从这本字集中可以看出,彝文的字形类似汉文简化的篆字,绝大多数都是独体字,合体字不超过十分之一,笔画也由一至十几画不等,大多数为三至五画。中国著名文字学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曾在中华民族文字起源和造字法的文章中对彝文的来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少数民族还有并非来源于汉字而跟汉字原理相同的异源而同型的传统文字,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彝文和东巴文。利用六书分析它们的文字结构,跟汉字和其他文字做比较,充实了比较文字学的知识。”正是这些异源同型、同源异型的文字极大地丰富了祖国文字学宝库,证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由来已久。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正如汉文古籍记录了很多彝族文字和彝族文化的内容,彝文古籍中也有很多篇章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
在这些古籍中,有一类是反映各民族同源共生、同根同源同心的主题。如流传于姚安、大姚等地的《梅葛》中就有:洪水泛滥后,世间只剩兄妹俩,成婚后生下一个葫芦,戳开葫芦后,出来了汉、傣、彝、傈僳、苗、藏、白、回等民族。流传于弥勒的《阿细的先基》中叙述:洪水泛滥后仅剩兄妹俩,他俩将燕子衔来的瓜子种在菜园里,结了一个瓜,打开瓜后跑出来了傣、彝、苗、汉等民族。
还有一类是以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互享为内容的古籍,数量也很多。这部分古籍建立在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基础上。因为相互欣赏,进而互学互鉴,融入彼此的文化体系,成为共享共通的文化产品。如流传于新平县老厂乡的彝文古籍《董永记》就是晚清时期汉族进入新平后,当地的彝族群众被《董永传》的故事感染,对其中的情节进行本土化改造后形成的彝文古籍,充分反映了彝汉文化的互学互鉴互享。流传于楚雄的彝文典籍《盐源》《制盐》等详细记载了各民族共同开采和制盐的历史。彝族史诗《梅葛》中记述,牧羊老人通过跟踪羊的脚印来到石羊,找到了盐水。但“如何煮出盐,谁能来煮盐?傈僳、汉族来煮盐,煮不出盐。反复不停煮,最终煮成盐。煮出盐之后,他乡的人们搬来石羊住。山坡撒荞子,平坝栽谷子,平坝撒小麦,看到此景况,牧人笑哈哈。”充分描绘出各民族相互依存、团结协作、和睦共处,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的美好画面。
近年来,随着《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彝汉教典》《唐王游地府》《凤凰记》《红鱼姑娘》《唐僧取经记》《张四姐》等一大批彝文古籍的整理出版,一次次用文字描绘了彝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历史画卷,证明了各民族之间同根同源同心、交往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互享的情感相依和不可分离,实证了中华民族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
相关推荐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上,93岁的长春新民大街以“可读”模式焕新开街,邀约大江南北的名街古巷隔空对话。珠玉在前,新民大街首个交流对象选中了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串起了一个个历史“遗珠”,记录着千年运河的流通与辉煌;长春新民
2025-09-11 10:27:00 0
新华社伦敦9月6日电(记者郑博非 于艾岑)中国影片《南京照相馆》5日正式登陆英国,在英国“电影世界公司”和“奥迪恩”两大主流院线放映,为英国观众提供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机会。在伦敦奥迪恩·海马基特影院,在当地从事酒店业的一位德裔观众汉斯观影后告诉记者,这部电影让更多人更好了解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情况。
2025-09-06 13:02:00 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铭记伟大历史胜利山河记得 祖国也不会忘
2025-09-03 21:10:00 0
据央视新闻消息,总台记者从前方指挥部获悉,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8·20”洪涝泥石流灾害已造成6人死亡。其中,磨黑镇有2户5人被埋,救出1人,4人遇难;德安乡1户6人被埋,救出4人,2人遇难。经初步排查核实,这次灾害还导致全县房屋受损1195户,冲毁倒塌需恢复重建的有450户;元磨高速把边路段
2025-08-22 12:28:00 0
【文化中国行】在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厂房里举办音乐节,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夏夜,和着火热的旋律,记者来到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的老船厂1900文旅项目。不多时,一曲摇滚乐正式拉开了音乐节的序幕:夜空下,跳动的乐符将偌大的厂房从沉寂中唤醒……芜湖老船厂的前身是在1900年创办的福记恒机器厂。17年前,船厂
2025-08-19 03:0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