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东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推动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各镇结合自身地域文化及公共空间,积极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圩镇客厅。今天就来打卡一下,阳东部分圩镇的美丽圩镇客厅,感受阳东圩镇的独家记忆,发现家乡不一样的美。北惯镇:1400平方米的生活万花筒北惯镇综合文化站自1995年在北平大道建
2025-07-27 20:05:00 0
4月2日,武定县“指下生花 国色芳华”彝绣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示暨T台秀在狮子山牡丹园举行,牡丹与彝绣交相辉映,共同演绎“非遗+赏花”的文旅融合新场景。
以绿水青山为背景,以牡丹花园为舞台,身着汉服、旗袍、彝族服饰的模特们依次上场展示国风之美,裙摆飞扬、春山荡漾,在山林间看千年非遗与国色天香碰撞。彝绣作为武定县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千百年来,一根针、一团线、一块布,通过彝族妇女的巧手,就让彩色绣线与布块发生色彩的碰撞,汇聚成绚丽多姿的绣花衣、绣花帽、绣花鞋、手工艺品等,千丝万缕均蕴含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武定花彝裳民族文化产业坊彝族服饰原创设计师李蕊吟创作了《金蛇献瑞、福禄生花》系列产品,包含车挂饰、衣襟挂坠、胸针等5个作品,以葫芦造型为原型,搭配精湛彝绣工艺,金线勾勒的如意纹,寓意着吉祥如意,平安顺遂。她说:“牡丹和彝绣都是我们的骄傲,能通过设计让二者对话,是我最大的荣幸。我的作品以牡丹花为灵感,将彝族传统图腾与时尚剪裁融合,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彝绣的无限可能。”
在写生区,武定县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们以狮子山和牡丹花为主题现场泼墨,为游客绘画、书写。武定县美术家协会主席杨永才告诉记者:“每年牡丹花开,我们都会到狮子山画牡丹,武定的牡丹花有四万多株,是很好的绘画素材,我们把牡丹花送给游客,游客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牡丹花带回家,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定牡丹花。”
武定狮子山是全国牡丹开花最早的地方,素有“南国牡丹园”之称,这里的牡丹因低纬度、高海拔而开花早、花期长、花冠大,独具特色。每年春季,狮子山牡丹园内四万余株牡丹迎春绽放,九大色系、120多个品种争奇斗艳,为游客带来一场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据武定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晓萍介绍:“通过‘非遗+旅游’的模式,将狮子山牡丹节与彝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既提升游客体验,也为绣娘和文创企业搭建展示平台,将推动彝绣主题研学游,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力。”
自1992年举办首届牡丹文化旅游节以来,武定牡丹节已连续举办34届,成为展示武定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的重要窗口。今年的牡丹文化旅游季于3月17日正式启动,并将持续至5月15日。活动期间,游客可登狮子山、赏牡丹、观云海、品壮鸡、游乡村,尽享“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惬意生活。
随着“旅居武定”品牌的持续推广,武定县文旅产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4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394.46万人次,同比增长6.56%,实现旅游消费40.84亿元,充分展现了“以花为媒、以节会友”的文旅融合发展成果。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孙文洁
通讯员:张义能 李佳鑫
编辑:汤维
审核:王海涛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
相关推荐
近年来,阳东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推动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各镇结合自身地域文化及公共空间,积极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圩镇客厅。今天就来打卡一下,阳东部分圩镇的美丽圩镇客厅,感受阳东圩镇的独家记忆,发现家乡不一样的美。北惯镇:1400平方米的生活万花筒北惯镇综合文化站自1995年在北平大道建
2025-07-27 20:05:00 0
盛夏七月,花溪区高坡乡摆龙村生态蓝莓园迎来丰收盛景。漫山的蓝莓树上缀满深紫色果实,吸引市民游客前来采摘。花溪区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水果采摘园,不仅带动周边乡村旅游,还成为村民增收“金果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在花溪区高坡乡摆龙村生态蓝莓园,一串串深紫色的蓝莓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来自
2025-07-24 17:56:00 0
近日,一则峨眉山猴子追人导致游客摔倒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3只野猴追赶4名男性游客,慌乱中2人顺山路摔倒。该视频引发网友对景区安全管理及猴群治理的讨论,部分网友建议游客加强防范意识,避免携带食物或主动靠近猴群。7月21日,视频拍摄发布者王先生介绍,(拍摄)当时是下午5点半左右,猴群回山时间。游客在
2025-07-23 14:23:00 0
◎星沙时报全媒体记者 邬振近日,2025第二届“金童奖”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暨首届中国(澳门)国际动画电影节传来喜讯,由湖南万一文化有限公司、湖南宏源文化有限公司、湖南芒果影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儿童励志电影《踢出个未来》斩获“优秀影片奖”,成为本届电影节中一道亮眼的 “湘味” 风景线。《踢出个
2025-07-21 21:43:00 0
中新网7月21日电(记者 谢艺观)“中国形意拳(心意六合拳)文化起源地研究课题为形意拳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将为形意拳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近期,中国形意拳(心意六合拳)文化起源地研究课题立项暨开题研讨活动在山西永济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万建中表示。
2025-07-21 20:16: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