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量还剩多少 对许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人们对手机充电的强烈需求 也让市面上催生出许多噱头产品 无线充电、二倍速充电…… 到底什么才是 手机充电的“正确姿势”呢? 一起来看 ▽ 手机一定要满充满放吗? 关于
2025-08-25 22:11:00 0
手机电量还剩多少
对许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人们对手机充电的强烈需求
也让市面上催生出许多噱头产品
无线充电、二倍速充电……
到底什么才是
手机充电的“正确姿势”呢?
一起来看
▽
手机一定要满充满放吗?
关于充电,总流传着一些说法:手机电量耗尽再充电,每次要充满,这样才有利于电池保养,随时充会影响电池寿命。
实际上,这些理论都比较过时了。
早些年广泛使用的充电电池,比如镍镉电池,它的原材料主要是氢氧化镍以及金属镉,缺点很明显:有记忆效应。简单而言,当多次没有耗尽电量、没有将电充满时,电池容量就会“记住”充电与断电时的电量,分别将其视为电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导致电池容量减少。
但现在智能机采取的多是锂离子电池,比起镍镉电池,同样的体积或重量下,储存的电量更多;记忆效应微弱,就算不充满电就拔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寿命与充电周期相关,每当电量用了100%,就实现了一个循环,循环得越多,电池寿命下降就越明显。
有资料显示,当对锂离子电池深度充放电时,正负极的材料结构会被破坏。导致容纳锂离子活动的空间变少,电池容量相应变低。
所以,“多次少充”才是更适合现在手机的充电习惯。
先插手机还是先插充电器?
应该先把插头接入电源,再用数据线连接到手机。
中国居民用电的电压是220V,但手机充电器的电压却往往在5V以内,在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器会将高压电流通过变压器转变为低压直流,再输送给手机。
此时,若是将充电器接入手机再插到电源,可以视作直接把手机接在电源上,则可能输出浪涌电压。
浪涌,又名突波,是指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有时插拔开关看到的闪亮火花,大多就是浪涌。
充完电,先拔手机还是先拔插头呢?
答案是:先拔掉手机。因为在拔下充电器的那一刻,也会产生反向瞬时电流,加速电池的老化。
如何正确充电?
1、不能混用充电线、充电器?
有传闻称,不配套的充电器会导致电池短路,影响使用寿命。
实际上,充电器内部一般都会带有智能芯片,识别手机所需的电流电压从而进行调整,比如说,购买的是快充头,但是手机不支持快充,快充头会自动调整为适合手机的输入电量。
2、不要边玩边充?
有人会认为,让电池放电的同时又充电,会影响寿命。其实,真正影响电池寿命的,是边玩边充导致的温度骤升。
调查显示,就算不用手机,温度升高依然会加速电池容量减少。
除此之外,不要给手机买太厚的保护壳。和电脑等设备一样,手机同样是需要散热的,如果把它包裹得严严实实,用的还是隔热材料,只会让手机外表看上去没什么划痕,内里早就有了损伤。
转发提醒身边的小伙伴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李倩
校对:王雪静
责编:杨珍
分享小伙伴
相关推荐
手机电量还剩多少 对许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人们对手机充电的强烈需求 也让市面上催生出许多噱头产品 无线充电、二倍速充电…… 到底什么才是 手机充电的“正确姿势”呢? 一起来看 ▽ 手机一定要满充满放吗? 关于
2025-08-25 22:11:00 0
“低头族”边走路边看手机,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近日一名女子行走在南京街头就是一路看手机,结果吃了苦头,多亏民警消防和120急救联合救援。当天上午11时许,秦淮公安分局淮海路警务站接到冯女士求助,称她的一名同事走路时不慎踩入排水窨井盖,导致右脚被卡难以取出,需要民警救助。淮海路警务站民警迅速响应,第
2025-08-13 20:56:00 0
IT之家 7 月 9 日消息,荷兰科技媒体 Nieuwe Mobiel 昨日(7 月 8 日)发布博文,分享了小米 REDMI 15C 手机的高清渲染图,展示了月光蓝、暮光橙、午夜黑和绿色四种颜色。配置方面,该媒体预估该手机至少会有 4GB+128GB 存储组合,后续可能会有其它组合。外观方面,相比
2025-07-09 11:43:00 0
近日,“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事件引发广泛关注,@ROMOSS罗马仕 发布公开声明:对于近期“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事件的讨论,我们就给师生及公众带来的困扰致以诚挚歉意,在此郑重承诺:任何经权威机构鉴定存在缺陷的罗马仕产品,我们将依法承担全部责任。第一时间展开核查,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相
2025-06-15 10:43:00 0
很多人晚上睡觉前,会不自觉地将手机放在枕边或床头柜上。长辈看到了经常会说:手机千万不要放枕边,有辐射,会致癌!可信吗?手机放枕边会致癌?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能证明手机辐射会导致癌症。辐射一般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像医院的CT、X光就属于电离辐射,超过一定剂量会对我们健康造成危害。而手机在使用时发
2025-06-10 08:47: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