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总忍不住想「清嗓子」,是怎么回事?

2025-05-02 21:13:00

走在大街上、和朋友聊天时、准备发言前……我们总会听到身边有清嗓子的声音。在喉咙不舒服时,清嗓是很多人无意识的习惯。

但这个常见的动作,可能给声带和喉咙带来伤害。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频繁清嗓的原因,并教你保护好嗓子。


受访专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徐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田文栋


为什么总是想清嗓子

有些人常觉得自己喉咙里有痰,反复不自主地清嗓子,还会吃些利咽的药物,但问题一直不能解决。


临床中将这种“咽喉异物感”“咽喉黏液感”称为“咽异感症”,它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1疾病原因

  • 感冒导致的急性咽喉炎,如果好得不彻底,会造成咽喉部黏膜受损,出现痰多症状,此时会不由自主地清嗓子。若长期不治疗,可能演变成慢性咽喉炎。
  • 鼻炎、鼻窦炎、鼻过敏造成的鼻涕倒流,会让人感觉咽喉异物感,总想清嗓子。
  • 消化道部位的疾病,比如胃食管反流,会刺激咽喉,导致不适与程度不一的清喉咙症状。
  • 常年过敏的人(如对尘螨过敏)喉咙里总是堆积着黏液,会想要不间断地清嗓子。

2不良生活习惯

日常喝水少,会导致喉咙黏膜缺水,进而导致喉咙干痒不适。


长期受辛辣、过冷或过热食物刺激,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都会对喉咙黏膜造成损害,引起不适,让人总想清嗓子。


3外部环境影响

空气中的灰尘、雾霾、飞絮、油烟等,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和伤害,可能引起喉咙不适和疼痛感。


4心理因素

排除了环境、疾病、生活习惯等因素后,在某些场合,比如面试、发言时,会不自觉地清嗓,这可能是紧张焦虑情绪导致的。


频繁清嗓带来3种伤害


人类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呼吸系统)、振动器官(声带)、共鸣器官(鼻、口、咽、喉、胸腔等)及构音器官(唇、齿、舌、腭等)。

正常说话时,两侧声带拉紧、声门裂变窄、甚至几乎关闭,从气管和肺冲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引起振动。声带黏膜波呈规律性波动,两侧声带轻轻接触发出声音。


如果频繁清嗓,可能带来以下后果。


加重声带不适

清嗓子时,两侧声带会在瞬间拉紧,呼吸道内外的气流还会猛烈地振动声带,相当于相互剧烈撞击,从而使之受损。

引发声带疾病

长期用嗓不当或过度可导致声带频繁撞击、摩擦,产生机械性创伤,使声带充血和水肿,可能引发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急性、慢性咽炎。


伤害咽喉黏膜

咽喉黏膜表面有一层分泌物附着,起到保湿、杀菌、抗感染的屏障作用。反复清嗓可能使这层黏膜屏障受损,易导致急性、慢性咽炎。


保护嗓子,注意4个细节


想清嗓时,建议用喝水或用力吞咽唾液的方法代替。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细节,也能帮助保护好嗓子。


No.1科学用嗓

  • 避免过度用嗓,比如大声喊叫及长时间讲话。如工作中需频繁用嗓,尽量限制其他说话时间,如减少不必要的聊天、打电话等。
  •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如胸腹式联合呼吸,增加发音时呼吸气流。
  • 用嗓前后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用嗓后可自行用水蒸气雾化吸入,也可自行对喉部周围推拿按摩,放松喉部肌肉。

No.2避免刺激因素

注意饮食,避免或少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炒货(瓜子、花生等),烧烤食品,过酸、过咸、过甜的食品,生冷食物等。戒烟限酒,避免有害物质对咽喉、声带产生刺激。


No.3调整生活作息

注意生活规律、合理,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扩大肺活量,可增强发声器官的活动能力。


No.4保持空气清新

保持工作及居住环境的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接触厨房油烟。外出时戴口罩阻隔灰尘,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偶尔清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如果清嗓过于频繁,或有逐渐加重的情况,并伴有咽喉部的其他异常,如进食不顺,言语不清,疼痛等,建议及时到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


本期编辑:吴梦瑶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