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技赋能全运场景,广州这场对接会让创新成果落地生根!

2025-08-20 23:02:00

安防机器人智能巡逻、数字人讲解赛事、AI中医望闻问切、8K镜头捕捉冲刺瞬间、移动充电机器人精准寻车……8月20日,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科技赋能+超级场景精准对接会上,来自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广州华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博冠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开创(广州)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的创新成果集体亮相“科技赋能全运场景科技展”。

这是继8月8日发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首批18项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后,广州以“超级场景”为纽带,推动科技与体育、城市、产业深度融合的又一重磅举措。活动搭建场景供给方、技术供给方与金融投资机构三方联动的“超级对接平台”,促进场景能力与场景机会、资本的精准对接,解决企业在场景落地、资金需求、资本合作等方面的核心诉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助力构建“赛时炫科技、赛后留产业”的闭环生态。

从“清单发布”到“精准落地”

在对接会现场,参展企业通过实物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直观呈现科技如何提升赛事组织效率、运动员竞技水平与观赛体验,让观众感受到科技的实用与温度。

“超级场景”特指具有极端复杂性、高关注度和产业转化潜力的真实应用环境,是超越常规的复合型技术验证场。全运场景凭借其高并发性、高可靠性的需求,成为技术迭代的关键催化剂——赛事期间的大规模“实战验证”不仅加速技术成熟,更通过赛后的“长效转化”,将经过检验的创新成果沉淀为广州乃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资产”。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高科技专班副主任、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指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为科技企业搭建了成果落地的“试验场”,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企业可依托现有技术,快速适配赛会需求,实现产品落地。同时,这些技术亦能延伸至日常健身、医疗康复等民生领域,形成“赛会-社会”双循环价值。期待与会企业深度挖掘场景需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在科技赋能赛事、助力全运成功举办的过程中,贡献更多创新力量,推动体育与科技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释放全运场景机会,就是在向全球创新力量发出最诚挚的邀请函,就是在为广州这座创新之城、活力之都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名片’。” 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孟徽表示,广州致力打造“需求牵引—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转化”的闭环生态,希望通过此次精准对接,能让更多“硬科技”找到“好舞台”,在全运赛场绽放异彩;能让更多“金点子”获得“强支撑”,在资本助力下破茧成蝶;能让更多“新产业”孕育“大未来”,在广州沃土上生根发芽。

8月8日,广州赛区发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第一期)”,向全球创新主体抛出“橄榄枝”。清单涵盖18项“高价值、可落地、能转化”场景,覆盖专业体验、全民互动、赛事保障三大赛道。面向运动员,提供了“运动员高精度技术诊断”“脑控技术赋能重度残疾人运动员”“外骨骼机器人”等专业体验场景;面向广大市民和观众,谋划了“元宇宙云上全运村”“AR导览导航”“数字人志愿者”等全民互动场景;面向城市的高效运行和精细化治理,设计了“大型停车场柔性智能充电”“零障赛区”“机器人服务矩阵”等赛事保障场景。

“此次对接会就是要把‘纸上需求’变成‘落地项目’,让技术找到场景,让场景对接资本。”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表示,赛时用科技解决难题,赛后也要把这些“科技资产”留下来,他表示,欢迎全国各地的科技企业、创新团队来广州,把技术、场景、市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从“赛时验证”到“赛后留产”

“通过运动员佩戴可以穿戴传感贴片等装置,就可以在训练和比赛中,实时、连续捕获行业中的关键生物分子信息,通过数据和算法,感受到运动员的肌肉疲劳程度和能量代谢效率等。”在广州博菲特生物的展位上,来自香港的研究员高馨妮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了企业当前的核心技术,并且表示希望这些技术能够在全运会等场景进行验证,最终依托于大湾区完备的产业链进行生产和市场推广。

路演与能力展示环节中,来自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载荷、智能中医服务、智慧医疗、新能源等细分领域的技术供给方依次登场,精准阐述技术优势、适配场景及合作诉求,全方位展现创新实力。

广东中科凯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精彩瞬间自动分析采集系统、智能健身分析系统和远距离光学分析系统,这些系统有助于提升赛事效率和体验,推动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广东中科凯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吴军对科技成果赋能全运场景表示期待,希望通过赛事积累运动相关大数据,进一步优化AI大模型的精度与性能,并通过全运会实现产品大规模应用,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对接会现场特别设置“场景需求墙”,集中呈现18个场景机会,邀请参会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现场“揭榜”,认领契合自身技术优势的场景。“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整理《对接成果表》,通过‘会前智能筛选-会中精准对接-赛后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服务,确保每一个合作意向都有后续跟进,推动创新成果与赛事场景的深度融合。”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技术经理人表示。

同时,对接会上,还有来自工商银行、招行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以及广州金控、广州工控科创等金融机构代表以及投资机构专家现场给予回应,围绕技术转化路径、政策扶持措施、融资解决方案等展开交流。

据介绍,全运会作为技术的“终极大考”,为科技企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复杂应用场景,助力其产品迭代与品牌提升。赛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发挥桥梁作用,精准匹配已验证技术与广州“12218”产业需求,促进政策、资本和市场协同发力,推动技术从“赛事专供”升级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用模块”,最终沉淀为产业增长点,实现“赛后留产业”的长效价值。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小燚表示,此次对接会不是终点,而是科技赋能全运的新起点。广州以全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主动设计和打造“超级场景”,不仅是办赛模式的创新突破,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战略选择。广州作为开幕式主办城市,将秉承‘办赛会就是办城市’的理念,不新建场馆,而是通过对天河体育中心、广东奥体中心等现有场馆进行科技赋能与升级,打造智慧赛会新标杆。同时建立长效技术转移机制,推动创新成果从赛场走向城市,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应用场景范式。”

文/记者 戴曼曼图、视频/记者 潘亮、扶贝贝

编辑:董鹏程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