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命线上的“双向补给”:他们抢通路 大娘暖透心

2025-08-18 10:07:00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通讯员 马登华

  2025年8月11日19时,定西公路应急保障“尖兵”突击队员们推开吱呀作响的铁门,看到一位大娘正弯腰在院中晾晒衣物。她抬头看见身着“甘肃公路”字样红色应急抢险服的一行人,先是一愣,随即眼神像被点亮了似的,沾着水渍的手在衣服上抹了又抹,快步迎上来:“哎呀!娃娃是你们呀!快进来!”这一幕,瞬间将“尖兵”突击队员常宝宏拉回三天前抢通马莲滩村被阻路段的那个夜晚。

  那时,抢险救灾的咽喉要道被山洪生生冲断,巨大的山石横亘如狰狞的獠牙。从上午10时开始,常宝宏和他的队员们在断崖边与山洪搏斗了整整13个小时。终于在8月8日23时30分,打通了第三处受阻路段马莲滩村。

  队员们吃不上一口热饭,喝不上一口热水。汗水、雨水、冰冷的泥浆糊满全身,红色的抢险服早已湿透,紧贴在皮肤上——“娃娃们!娃娃们!”看不见路的黑夜中,一声苍老又急切的呼唤穿透机械的轰鸣。明晃晃的手电光在夜中摇晃,一位大娘向这边赶了过来。手里提着几壶热水,怀里紧紧护着一个鼓鼓囊囊、正丝丝冒着热气的大塑料袋。

  “从天亮干到天黑,饿坏了吧!快,快!”大娘的声音急切又心疼,一边说着一边将那沉甸甸的大袋子塞进了常宝宏怀里。打开一看,十几个散发着麦香的热馍馍挤在一起。

  常宝宏喉头发紧,却把那温暖的大袋子往回推:“大娘,不成!你们遭了灾,食物紧缺,您留着……”“甭说这话!”大娘打断他,脸上神情异常坚决,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们这些年轻娃,为我们从天亮到天黑拼着命干活,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赶紧吃点热乎的!”她布满老茧的手下意识地抬起,似乎想拂去常宝宏脸上冰冷的泥水,伸到半空却局促地停住了,悬在湿冷的夜里,微微发颤。

  那句“为我们拼着命……”像块滚烫的炭,瞬间烙在常宝宏心上。他看着大娘停在雨中的手,那手上每一道深纹都刻着艰辛与恳切。推拒的力气仿佛被这目光和话语抽空了,沉甸甸的袋子压在他臂弯里,馍馍的热气从袋口子透了出来,熨帖着他的疲惫。他不再说话,只是用力地点了下头,将那袋饱含着心意的温热紧紧抱在了怀里。

  那个瞬间,冰冷的雨点仿佛有了温度。队员雷杰低下头,肩膀无声地耸动,融化了覆盖在心头的“苦”。那带着体温的馍馍和热水,不仅暖了肠胃,更在那一刻,成了支撑他们赶赴旧庄沟村和红庄的支点。在“尖兵”突击队不眠不休、全力奋战21个小时后,终于打通了最后两处最大堵点。

  道路终于“抢通”,“生命线”重新搏动。当工作由“抢通”转入“保通”阶段,常宝宏和他的队员们心中,始终回荡着大袋子的温热和那穿透夜晚的手电亮光。于是,有了这次专程的绕道而来。队员们将米面油这些生活物品放在大娘的堂屋里,望向小菜圃里新长出来的菜苗,一切都展现着新生与重建的力量。

  “大娘,有啥需要我们搭把手的吗?”常宝宏关切地问。“快别提了!”大娘连连摆手,眼角却堆满了笑纹,“多亏你们把路抢通了,政府运送的救灾物资才能进来……慢慢拾掇,日子总能过下去。倒是你们……”她看着队员们晒得黝黑的脸庞和沾着泥点的裤脚,声音里满是心疼,“这几天没日没夜的,人都又黑又瘦了。那天晚上……那点馍馍和水,都不够填饱你们肚子。”常宝宏急忙接过话头,“那热馍热水,别提有多香!您深一脚浅一脚送过来,我们大家心里……更暖!”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发哽,“是我们该谢谢您!”大娘的眼眶瞬间红了,她伸出手,这次终于轻轻拍了拍常宝宏沾着尘土的胳膊,又挨个看了看队员们,眼神里是长辈看孩子般的心疼与慈爱。“好娃娃,都是好娃娃……路通了,啥都好说。你们也要注意安全”。

  当洪峰退去,山河疮痍间,铭刻下的是最动人的“双向奔赴”。突击队员打通的是生的希望,乡亲们捧出的是滚烫的温热,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建美好家园。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